内卷是当下形容置身于人人竭尽全力实施朝向目标的行为,导致单个人的努力所带来的收益被他人努力所抵消或下降的现象。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目标导向的资源有限而希望获得者众多的领域,如待遇好、社会地位高的白领岗位;以分数来选拔的考试;靠业绩说话的资源优势部门等等。
在教育领域的内卷与在职场的内卷有着内在联系,因为教育是为社会分层做准备的一个阶段。经历教育内卷的个体常常是奔着避免职场内卷而努力发奋的,但现实情况是,通过教育内卷后突围出来的人,面对的常常是更加激烈的职场内卷,因为他们的就业预期自然指向那些待遇、地位和成就感兼备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,而这些领域和岗位也常常优秀者云集,大家已经形成了努力的习惯,做什么都要强求第一。
如此这般,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努力呢?因为努力的效益会被内卷的现实降低或抵消,选择“佛系”或“躺平”岂不是更现实?答案应该是,在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的当下,不进则退。如果因为内卷而选择“躺平”,那就消失的无影无踪。即使被内卷,付出了应有的努力,也会在阶梯型的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不错的位置,或者在同一层次中活的更加自由一些。
在内卷的洪流中,不是每个水平的人被“内耗”的程度都一样。相对而言,越是冲在前面希望获得最好结果、最大收益的个体,个人努力的获益下降越高。因为最好的结果、最大的收益是低比例事件,例如中考和高考。重点高中和重本院校在整体学校中的占比本来就小,大家都拼命努力去争取进入重点高中和重本院校,就会抬高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和要求,导致原本按平时表现能够进入者的努力获益被消解,还可能因为紧张焦虑而进不了。而那些按平时表现就进不了的个体,也会被裹挟着努力学习。结果是,虽然他们不一定能进入重点高中和重本院校,但很可能超越预期进入相对更好的学校,毕竟普通本科可选择的范围更大。
这样来看,越是在群里内处于普通人员者,越要不放弃应有的努力。即便会被内卷,但在一个相对好的选择领域内,努力会增加我们选择的自主性,会提高预期的结果。
此外,为了避免内卷给努力者造成积极性的挫伤,建议适当调整自己的努力目标。尽管待遇好、地位高的领域或岗位,让我们过体面生活的可能性增加,但这些领域或岗位往往竞争性和挑战性更强、工作负荷更重。现实生活中有更多城市不是繁华的一线城市,有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不是被人人艳羡,但可能距离家人更近,能时常感受家人相聚的温暖,更有余暇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,更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。所以努力会让我们更加安心,而目标调整让我们内卷后仍能保持努力的姿态。
文:宋爱芬 海南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专家组成员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
图:来源于网络